丹青绘初心 墨韵映大局—党校画者的坚守与担当

《丹青绘初心 墨韵映大局—党校画者的坚守与担当》一文,聚焦党校画者群体,他们以笔为媒、以画传情,将个人艺术追求与党校教育使命紧密相连,在创作中,坚守初心,用丹青描绘时代精神,以墨韵展现发展大局,通过一幅幅作品,传递党的理念、弘扬正能量,既展现艺术才华,更彰显作为党校画者的责任担当,在艺术与教育的交融中,书写独特奉献篇章 。

【引子:画布上的初心】 晨光漫过画室窗棂,我蘸取一抹靛蓝,在宣纸上晕染出党校礼堂的飞檐,这座承载着红色基因的建筑,在笔触间逐渐显影,如同岁月长河中永不褪色的灯塔,作为党校的驻校画家,我始终相信,每一幅作品都应是思想的载体,每一笔色彩都该折射信仰的光芒。

丹青绘初心 墨韵映大局—党校画者的坚守与担当

【第一篇章:以画笔为刻刀】 在党校的十年间,我的调色盘始终浸润着两种色彩:一种是教学楼前永不凋零的木棉花红,象征着理论武装的炽热;另一种是图书馆穹顶下流转的琉璃青,隐喻着思想沉淀的深邃,当学员们走进我策划的"红色记忆"主题画展,那些被定格在画布上的历史瞬间——延安窑洞的煤油灯、西柏坡的土坯房、深圳特区的脚手架——都在无声诉说着一个真理:理想的光芒,永远需要现实的土壤来滋养。

【第二篇章:在服务中寻找坐标】 去年深秋,我随调研组走进乡村振兴示范村,当画笔触碰到老支书布满老茧的双手时,丙烯颜料突然有了温度,这幅名为《掌心上的春天》的作品,后来成为全县干部培训的生动教材,这让我深刻领悟:艺术创作不应囿于象牙塔,而要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,正如党校教育既要仰望星空,更要脚踩大地,我们的画作也当在服务大局中寻找艺术价值。

【第三篇章:色彩里的时代答卷】 在筹备"新时代新征程"主题创作时,我尝试用超现实手法将高铁、5G基站与《共产党宣言》手稿并置,这种看似矛盾的构图,恰恰展现了党校人的使命——既要守护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火种,又要成为科技创新的瞭望塔,当这幅作品在省委党校巡展时,有位年轻干部在留言簿上写道:"原来理论可以这样鲜活,现实能够如此诗意。"

【尾声:永远未完成的画作】 画案上,未完成的《初心长卷》已延展至第十米,这幅以党校发展史为经、以学员成长录为纬的巨作,永远保留着最后一笔的空白,因为我知道,党校人的坚守与服务,就像这幅永无止境的画卷,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用生命去着色,当晨光再次照亮画室,我已准备好新的调色盘——这一次,要画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最亮色彩。

相关阅读

发表评论
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