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织红暮色归途—大兴安岭看火人的四季诗行》描绘了大兴安岭看火人独特的工作与生活,他们守护着这片广袤森林,经历四季变换:春日防复燃,夏日战雷火,秋日清隐患,冬日守静谧,在日复一日的巡护中,看火人与山林为伴,与自然共舞,用脚步丈量责任,以坚守诠释忠诚,暮色中,他们踏上归途,身后是守护的安宁,心中是满溢的温情,书写着属于看火人的四季诗行。
大兴安岭的秋色总在霜降后愈发浓烈,像打翻的调色盘在林海间肆意流淌,我背着褪色的画箱站在瞭望塔下,看最后一缕夕照将防火瞭望塔的铁梯染成琥珀色,塔顶的玻璃观察窗折射着碎金般的光斑,恍若某个未完成的印象派画作。
老周的脚步声惊醒了沉睡的松针,这位守了三十年火情的看火人,此刻正用布满裂痕的手掌摩挲着塔基的青苔。"该走了。"他轻声说,声音里带着松脂燃烧般的沙哑,我望着他肩头斜挎的帆布包,里面装着半包旱烟、一本翻旧的《森林防火手册》,还有张泛黄的全家福。

暮色漫过白桦林时,我们沿着防火道缓缓下行,老周的胶靴碾碎满地松塔,发出细碎的爆裂声,像是大地在诉说隐秘的往事,他忽然停住脚步,指着远处山脊上蜿蜒的防火隔离带:"那年山火烧到这儿,火舌卷着灰烬跳了三天三夜。"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,只见层林尽染的秋色里,那道浅褐色的伤疤依然清晰可辨。
下到山脚时,炊烟正从林场职工宿舍的烟囱里升起,老周的妻子早已备好晚饭,铁锅炖的酸菜白肉在灶台上咕嘟作响,窗玻璃蒙着厚厚的水汽,映出屋内暖黄的灯光,我支起画架,试图捕捉这平凡而珍贵的瞬间:看火人褪下防火服,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蓝布衫;他接过妻子递来的热汤,蒸腾的热气模糊了眼角的皱纹。
夜色渐浓时,老周执意要送我到林场边缘,银河倾泻在兴安岭的脊梁上,远处瞭望塔的警示灯明明灭灭,像永不熄灭的守望之眼。"明天就要去城里儿子家了?"我问,他弯腰拾起片枫叶夹进手册,火红的叶脉在月光下宛如血管。"等开春再回来。"他说,"这林子认人。"
回程的火车穿过夜色,我展开速写本,最后一页上,看火人佝偻的背影与挺拔的瞭望塔构成奇妙构图,背景是燃烧般的秋林与沉静的星空,笔尖沙沙作响时,我忽然明白:有些守望从未离开,就像大兴安岭的松涛永远在记忆深处回荡,而那些褪色的防火服,终将在某个春日重新披上晨露。
发表评论
添加新评论